探索科技创新,体验生态旅游
五团一队
7月12日,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初心如磐团队分为两组继续开展调研。一组前往大健康产业研究院和中药产业创新服务中心,一组前往花溪景区。
据悉,大健康产业研究院以分子生物为主要研究方向,同时,研究院的教授们致力于科研创新,比如干细胞、荧光植物、基因测序等。接待团队的市场主管羊伟佳女士重点提到了基因测序,即通过基因的检测,改变植物的基因表达,从而提高其可用价值。相较浙贝母,川贝母的药用价值更高,所以研究院将主攻方向转向对中药材的基因改造,从而提高它的药用价值。磐安作为“中国药材之乡”,本身具有良好的中药材储备,通过基因改造编辑后,再投入生产,便可提高药用价值,提升药效。
未来研究院将继续每年引进驻院项目,目前还有一些在研究阶段的项目,还未到产业孵化的程度。一般情况下,教授有较好的研发项目及成果,研究院便可以将教授引进来驻院研究,如果研发成功,研究院将努力带动教授在院里落地项目。可以说,大健康研究院符合生命科学现代化这一主流趋势,也提高了当地的就业率。
据中药产业创新服务中心的张苏炯主任介绍,磐安人民凭借种植中药材致富,收入可以增加至少一万五到两万元,这便是农民的人均收入,即至少可以增加的收入。相较其他地区,磐安中药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中药材产业是全省26县市乃至全省辨识度最高的产业,政府也将中药材产业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中药产业创新服务中心也是因此而生,其为县政府直属。主要职能是服务中药产业产品。
提及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时,张主任表示,近两年种植面积有一点萎缩,且年轻人大多在大城市工作,县里劳动力严重流失,“空心村”现象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中药材的传统农户多为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而中药材产业发展到如今,除了种植以外,还有加工、炮制等具备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年轻劳动力的缺失导致加工、炮制等技艺难以传承下来,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
左右滑动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tubeimua.com/tbmzz/7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