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土贝母 > 土贝母栽培 > 正文 > 正文

肺癌王三虎教授用经方治疗肿瘤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12 18:57:04
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肺癌应从肺痿论治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中有关肺痿的内容基本符合肺癌的论述,其中的几个方剂可作为治疗肺癌的代表方剂。

燥湿相混致癌论糖尿病与肿瘤关系密切,它们具备共同的病机。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说“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在当时肺癌也应该是癌症中发病率最高的甚至还是常见病、多发病,要不然张仲景有这么丰富的经验。“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当然我们现在把消渴和糖尿病完全地简单地并述,不一定准确,但也差不毫厘,虽不中,亦不远。

在年多前张仲景就提出来“消渴”——糖尿病,与肺癌有密切关系,现代医学越来越证明糖尿病与肿瘤的关系密切,实质上是具备有共同的病机,湿热未去、阴液已伤。

“燥湿相混致癌论”,程度严重,就是癌症,不严重,影响到血糖、尿糖的平衡。

一种燥湿相混的病机的长期存在,不仅仅是肺癌之所以成为肺癌难治的原因,也是糖尿病之所以成为糖尿病,终身服药效果也不那么令人满意的原因。

肺癌的主症咳嗽,多为刺激性、阵发性呛咳,常有咳可不尽的感觉,无痰,会有少量泡沫、白腻痰,甚至伴有气管鸣音。

张仲景在肺痿这一个病下,提到了咳嗽、咽喉不利、浊唾涎沫、气急、喉中水鸡声。

在张仲景书中、《内经》中,没有“哮”,只有“上气”,《金匮要略》中5次提到了“上气”,“上气”就是“哮”,因为“喘”记得次数太多了,没有“哮”,而哮喘本来就是一个病,也是一种典型的症状。

咳血或者血痰,张仲景虽然没有明确说肺痿有咳血,明代医家王肯堂的《杂病证治准绳》中就明确提出“肺痿”或“咳沫”或“咳血”。

胸疼很常见,张仲景是在肺痿和肺痈并列提出时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肺痿也有胸痛,所以他说“咳即胸中隐隐痛”,这本来就是肺痿的症状,“脉反滑数”,那就是正常的话,脉数不应该滑数,现在反滑数,那就不仅仅是肺痿了,那就是肺痈咳唾脓血。

从张仲景描述的在肺痿中间遗尿、小便数……必眩来看,就是肺癌脑转移的症状。

常用经方

1、[麦门冬汤]麦门冬60克半夏9克人参6克甘草4克粳米6克大枣12枚

麦门冬汤证是肺癌初中期,气阴两虚、痰浊上犯型。即张仲景所谓“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麦门冬汤主之”。

症见咳嗽、咽喉不利、浊唾涎沫、气急、胸疼,或痰中带血、发热,舌红而干,苔少或花剥,花剥苔是癌症的一个典型症状,典型的舌象,也就是燥湿相混在舌的充分表现,甚至是特征性表现。

以前碰到花剥苔,没有燥湿相混这个概念,称之为心肺阴虚,既然没有舌苔的部分是心肺阴虚,那残留的部分厚浊的舌苔就是痰浊。所以花剥苔实际上是痰浊与阴虚并见燥湿相混的典型表现。

脉数。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就提出,“数脉不时,必生恶疮”,那么在这里“数”应该是虚数,数而无力的是虚的表现,代表方麦门冬汤。张仲景的麦门冬汤只有六味药,大量麦门冬和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配合,具有滋阴益气、化痰降气之功,用于气阴两虚痰浊上犯的肺痿。麦门冬:滋养肺胃之阴,清降虚火为君。半夏:降逆化痰为臣。人参:益气生津。大枣:生津液为主。甘草、粳米:益胃气。六药合用使肺胃气阴得复,则虚火平、逆气降、痰涎清、咽喉利,咳喘治愈。

麦门冬汤中最出彩的对药是麦冬和半夏,麦冬滋阴润肺,兼清虚火,半夏燥湿化痰,兼以散结,两药合用,麦冬使半夏不燥,半夏使麦冬不腻,趋利避弊,相得益彰,可谓千古妙对。

润燥并用,两两相对,相反相成。这个配伍非常巧妙,也是针对燥湿相混的典型对药,不仅仅适用于肺癌。但麦门冬汤虽立法精当,用药精炼,但散结之力不足。因此,在麦门冬汤的基础上自拟——

[润肺散结汤]人参10g海浮石30g麦冬15g半夏12g,百合12g生地20g瓜蒌15g元参12g穿山甲10g鳖甲20g生牡蛎30g白英30g灵芝10g炙甘草10g。润肺散结胶囊合并化疗是治疗气阴两虚,痰浊泛肺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方法。

2、[射干麻黄汤]射干十三枚(9g)麻黄四两(12g)生姜四两(12g)细辛、紫菀、款冬花各三两(各9g)五味子半升(12g)大枣七枚(7枚)半夏(大者,洗)八枚(12g)

肺癌早中晚期均可见到,突出表现是咳嗽气急,喉中痰鸣,甚至连续咳喘,痰粘难出,涕泣俱下,胸痛,痰中带血,舌质偏红,苔薄白,脉数。病因病机为痰粘胸膈,气机不利。治宜化痰利咽,清肺降气。“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虽短短数语,却抓住了特征。是一个在肺癌临床相当常见而且取效迅速的方剂。

3、[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桂枝、生姜各9克甘草6克皂荚1挺大枣12枚

病在早期,素体偏于阳虚者易见。为阳虚痰壅,肺失宣降所致。皂荚丸证型是针对的顽痰壅滞、肺失宣降,证型特点:不能平卧、痰稠而黏,甚至成条成块,有弹性。在这种情况下用什么药?张仲景用的皂荚丸。皂荚和大枣,皂荚燥湿化痰燥烈之性强,用大枣润燥,减少了皂荚的燥性,同时润燥并用,针对了燥湿相混的病机,对于这种顽痰交顾有明显效果,可以和其他方并用。张仲景“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就是指本证,证虽典型,方仅皂荚一味,却显得单薄。所以选用《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此方为《金匮要略》的附方。

4、[厚朴麻黄汤]厚朴15g麻黄10g半夏12g五味子12g细辛10g干姜10g杏仁15g石膏50g小麦20g。

厚朴麻黄汤,表寒内热、肺气上逆。实际上是肺癌的早期,邪气从外而入,立足未稳,张仲景简单提到“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不了解肺痿,就不知道厚朴麻黄汤如何使用,因为是在咳而脉浮,在肺痿这个病的前提下说。脉浮不仅仅是浮,是风邪入里疾病在早期的表现。咳,定位为肺,浮,定位为风邪入里的早期。厚朴麻黄汤降肺气、解表邪、散寒、清理热。

为什么以厚朴作为君药,应该说知道的人很少。按一般讲方剂的方法,厚朴降肺气为君药,麻黄解表寒、石膏清里热为臣药,半夏、杏仁化痰并助厚朴降肺气平喘,干姜、细辛、五味子通降、肺气、止咳为佐药,再以小麦甘平养正为使,面面俱到。

为什么要用厚朴?因为厚朴理气,但,理气药很多,为什么用厚朴?因为厚朴是善化凝结之气散凝结之痰,邪气入里,外邪入肺。风邪,不管伴有寒还是风热侵入肺以后与宿痰相凝结,导致了肺气上逆、咳嗽。在这种情况下,中医以和解为上。和解,分化。善治者治皮毛。当邪气入体的时候,竭尽全力拒邪于外。

厚朴就是这种和解、驱邪于外、分解正邪的一个代表性的药物。能证明厚朴分利正邪的还有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的半夏厚朴汤非常著名。痰气凝结咽喉。更能证明厚朴善化凝结的还有达原饮,达原厚朴与常山,草果槟榔共涤痰。邪气由表入里,直入膜原,几乎到了分解邪气于外的最后关头。

温病学家也用到了厚朴,分解邪气使邪气从外而出,明代医家李中梓《医宗必读》的积聚病中间列了古代典型的肿瘤的五个疾病,肥气、息贲、伏梁、痞气、贲豚,这五个典型的肿瘤有五个方剂,肥气丸、息贲丸、伏梁丸、痞气丸、贲豚丸。

这五个治疗肿瘤的代表方剂中每个方中都用到了大量厚朴,最大的是8钱。息贲丸、肥气丸、伏梁丸、痞气丸,5钱,贲豚丸7钱,可见张仲景厚朴麻黄汤中用厚朴,绝对是有深意。厚朴分解邪气,麻黄宣肺透表,使邪气外出。

这个方子中有小麦1升,小麦,养心安神,为什么?我想这古今太一致了,现在人如果查出了肺中有结节,并没有明确告知是否是癌症,需要观察,这造成大家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怎么办?小麦,扶正,养心安神。所以说我们有了厚朴麻黄汤,真是就有了治疗肺结节的尚方宝剑。这就是中西结合的最好例证。将疾病扼制在结节处,这个更巧妙。

临床中除了脉浮症状以外,还可伴有背痛、胸痛,痛无定处等表证的表现,这和脉浮是一个价值,是风邪入里的表现。

证见表寒内热,肺气上逆,病在早期,或兼夹外邪,以“咳而脉浮”为特征,当有气急,喘息,恶寒发热,舌质红,苔薄白,脉虚数。急则治其标,法当降肺气,解表寒,清里热。

5、[甘草干姜汤]甘草(炙)4两(12g)干姜(炮)2两(6g)。

甘草干姜汤治疗肺癌晚期,肺中虚寒、痰蒙清窍型,属于阴损及阳、阴阳离决的危重阶段。有些人体质偏于虚寒,也可能就是肺中虚寒、痰蒙清窍这一证型。开始表现一派虚寒之象,舌黯淡,苔白滑,表情淡漠,气力全无,身体蜷缩,怕冷恶寒。

张仲景用甘草干姜汤,单刀直入,药少效宏。“肺痿,吐涎沫而不渴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用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症见吐涎沫而不咳,口不渴,甚至拒绝饮水,表情淡漠,气力全无,遗尿,小便数,头眩,舌体瘦小,舌质暗淡,苔白滑,脉虚数。

张仲景“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取甘草干姜辛甘化阳以温阳散寒,力专效宏,是经方的特点。

6、[泽漆汤]半夏10克紫参10克(一作紫菀)泽漆6克(以东流水2升煮取毫升)生姜6克白前10克甘草黄芩、人参、桂枝各6克

“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其实,脉沉首先表现为胸水,肺癌引起的恶性胸水。脉沉是个代表,也就是说脉可以沉也可以不沉,只要见到胸水就可以用泽漆汤,所以这个证型叫水积肺痿、正虚邪实。

泽漆,出自《神农本草经》,中国大陆除过西藏都产,来源很广泛,而且泽漆是张仲景草药中用料最大的药可达3斤。熬制时先将泽漆熬制出来,在用泽漆汤熬制其它中药。有利水消肿,化痰止咳,散结之功。《本草汇言》所谓:“主治功力与大戟同,较之大戟,泽漆稍和缓而不甚伤元气也,”说明泽漆是一味泻肺降气行水而略具补性的药物。

有人表示泽漆利水效果很好,30g、60g、90g、g、g,量越大效果越好,并且无副作用。

我不是这样理解。我用泽漆从30g开始,50g、60g,因为有个体差异,使用时需循序渐进,没有副作用,可以加量,一开始我觉得不宜过大,从30g开始,在到50g、60g。尽管张仲景的量很大。

泽漆究竟是什么作用?古人讲过功同甘遂而略具补性,就像甘遂一样峻下逐水,同时还有一点补性,那不就是泽漆之所以成为泽漆汤中君药的原因!在这一种正虚邪实,恶性胸水面前那泽漆就是当之无愧的君药。

泽漆汤中的紫参,据我考证就是拳参,拳参就是治疗肺癌胸痛,我一般也用20g、30g,对于肺癌引起的胸痛可以说是一个辨病用药。

泽漆汤中人参补气扶正抗邪同为臣药,半夏、白前止咳化痰,桂枝、黄芩寒热并用均为佐药,甘草止咳化痰,调和诸药为使药。主次分明,扶正驱邪,寒热并用,是治疗肺癌胸水的经典方。

症见胸腔积液,胸闷胀满,气急喘咳,身肿,体弱不支,舌体胖大,舌质红,脉沉。是水积肺痿,正虚邪实所致。为肺癌中晚期的主要临床表现,证属难治。泽漆出自《神农本草经》,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有利水消肿,化痰止咳,散结之功。《本草汇言》所谓:“主治功力与大戟同,较之大戟,泽漆稍和缓而不甚伤元气也,”说明泽漆是一味泻肺降气行水而略具补性的药物。泽漆汤与《金匮要略》中治疗“肺痈,喘不得卧”的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二为一,结合临床经验,自拟-——

[葶苈泻水汤]葶苈子15g泽漆15g猪苓20g茯苓60g,泽泻12g车前子15g黄芪40g人参10g白英30g夏枯草20g生牡蛎30g麦冬15g生地15g百合12g麻黄4g。

用于治疗肺癌胸水气阴两虚,水积肺痿,正虚邪实证。葶苈泻水汤配合顺铂治疗恶性胸水有一定的优势。

7、[人参蛤蚧散]蛤蚧1对苦杏仁12g炙甘草9g人参12g云苓15g川贝12g桑白皮12g知母12g。

虽然不是经方,但是它具有了经方的意义。

人参蛤蚧散出自元代罗天益《卫生宝鉴》治疗肺癌后期,肺肾两虚、摄纳不全的证型,当需要给氧的时候,人参蛤蚧散就是对症的方剂。

其中,人参大补元气,蛤蚧补肺肾、纳气正喘为君药,茯苓、甘草和中健脾为臣药,杏仁、贝母化痰下气,知母、桑皮滋阴清热,共为佐药。在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方面效果确实。

关于人参,我的肿瘤病人中80%以上用人参,效果可靠,既能扶正,又能祛邪。一般以12g为起点,人参,开饮片,或者用红参和生晒参代替。两者差别不大,细分,红参略偏热。

8、[炙甘草汤]炙甘草12克生姜9克桂枝9克人参6克干地黄30克阿胶6克麦门冬10克麻仁10克大枣10枚

炙甘草汤证,气血双亏,阴阳俱损,病到晚期消耗殆尽,全面崩溃,君臣不保,心肺双竭。好多疾病最后都出现炙甘草汤证,而炙甘草汤证强调脉结代,其实有失偏颇。

歌诀:炙甘草汤参姜归,麦冬生地大麻仁,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炙甘草汤用于治疗肺痿。

宋代编《金匮要略》,医家把王焘《外台秘要》中用炙甘草汤治疗肺痿的经验,搬到了《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这一篇的下面作为附方,在这一种情况下脉结代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心脏的气阴双亏,阴阳俱虚,肿瘤成为其次,心脏才是最主要的,留人治病,炙甘草汤当之无愧。以上8个方剂,除人参蛤蚧散之外,都是经方,而人参蛤蚧散也具有了经方的意义,下边两个方剂,是我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方剂,海白冬合汤和葶苈泽漆汤。

9、[海白冬合汤]海浮石30g白英30g麦冬15g百合12g人参10g生地黄20g瓜蒌15g玄参12g半夏12g穿山甲10g鳖甲20g牡蛎30g灵芝10g炙甘草10g。

肺癌的基本方剂,也是辨病论治的方剂。

海白冬合汤是在麦门冬汤代表性药物麦冬、人参、半夏,甘草基础上,加海浮石化胸中、肺中老痰,海浮石质轻入肺,专化老痰,用于肺癌当之无愧,白英,别称白毛藤,上海称蜀羊泉,清热解毒,可治疗肺癌、肝癌、妇科癌症。生地、玄参滋阴,瓜蒌、灵芝化痰,穿山甲、鳖甲、牡蛎软坚散结。

功能:化痰散结,益气养阴。

主治:痰浊泛肺、气阴两虚型肺癌,以咳嗽、胸闷、胸痛、气短、乏力、口干等为主症。

用法:一日一剂,水煎服。

方解:海白冬合汤是在我提出的“肺癌可从肺痿论治”观点指导下,以经方麦门冬汤集滋阴润肺和化痰散结于一方,扶正与祛邪并用的思路为基础,结合多年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和现代实验研究拟定的新方。以海浮石化痰散结,人参气阴双补共为君药。白英清肺解毒抗癌,麦冬、百合、生地黄、玄参滋阴润肺,瓜蒌、半夏化痰散结,穿山甲、鳖甲、生牡蛎软坚散结,共为臣药;灵芝止咳平喘为佐药;炙甘草止咳化痰,调和诸药为使药。共奏化痰散结,益气养阴之功,使化痰而不伤阴,滋润而不腻膈,扶正而不碍邪,驱邪而不伤正,相反相成,相得益彰,符合肺癌主要证型痰浊犯肺、气阴两虚的基本病机。

歌诀:肺癌海白冬合汤,蒌玄二甲生地黄,半夏灵芝生牡蛎,炙草为使不能忘。

按语:肺癌的主打方海白冬合汤,在《中医抗癌进行时——随王三虎教授临证日记》一书的“辨病抗癌有专方,其中肺癌效尤长”、“理法方药理服人,海白冬合汤堪珍”、“海白冬合汤堪珍,积少成多大样本”、“标本兼治留住根,肺癌五月如常人”、“厚积薄发显身手,肺癌就是突破口”等篇均能看出具体的应用情况。其后又称润肺散结汤,医院肿瘤科作为协定处方应用8年多,效果平稳可靠。也曾做成润肺散结胶囊进行了一些疗效观察和机理研究,同行专家乃至患者也在专著(《黄金昶肿瘤专科二十年心得》)及网上对此方予以肯定。究竟如何,还请诸位临证评判。另外,本方已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科研项目进行中药制剂研究。

10、[葶苈泽漆汤]葶苈子30g(一般可以从15g用起,15g到30g)泽漆20到60g、80g,猪苓20到30g茯苓60g泽泻12g车前子15g到30g楮实子15g到30g麦冬15g百合12g生地黄15g人参10g黄芪40g麻黄4g到12g大枣30g。

对于肺癌的胸水,自拟方。

这个方子,实际上是在葶苈大枣泻肺汤和泽漆汤基础上加五苓散益气养阴的药组成。对于肺癌的胸水有一定的作用。

葶苈泽漆汤需要注意麻黄的使用。1、高血压慎用,2、无汗时效果最佳。

大枣30g,相当于6枚,也可以用到60g。

功能:破坚利水,益气养阴。

主治:水积肺痿、气阴大伤型肺癌,以恶性胸水憋闷气促为主症。

用法:一日一剂,水煎服。

方解:肺癌胸水的基本病机是水积肺痿,阴气大伤,证势危急。利水恐伤阴,正虚难支,滋阴恐助邪,缓不济急。惟利水与滋阴并用,驱邪与扶正同施为上策。本方是在《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的葶苈大枣泻肺汤、泽漆汤基础上组成。葶苈子、泽漆破坚散结、利水逐邪为君药。猪苓、茯苓、泽泻、车前子、楮实子助利水之功,麦冬、百合、生地黄滋阴润肺,人参、黄芪益气利水共为臣药。麻黄宣肺利水为佐药。大枣护胃养营,缓和诸药烈性为使药。共奏破坚利水,益气养阴之功。

歌诀:肺痿葶苈泽漆汤,二苓泽车楮麻黄,参芪大枣能益气,冬合地黄养阴良。

按语:葶苈子泽漆汤,最初叫葶苈泻水汤,该方的组成增损较大,当以本书为准。葶苈大枣汤是治疗胸水的名方,泽漆汤就少有人知了。其实,泽漆汤就是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治疗肺痿的主方。正因为张仲景“脉沉者,泽漆汤主之”一条太简略,所以这个方剂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就连泽漆这味药也不为中医所熟知。考泽漆,是《神农本草经》所载种药物之一,为大戟科植物泽漆的全草,生于山沟、路旁、荒野及湿地。我国除西藏外,各地均有分布。有行水消肿,化痰止咳,解毒杀虫之功。《神农本草经》谓:“主皮肤热,大腹水气,四肢面目浮肿,丈夫阴气不足。”说明泽漆是一味泻肺降气行水而略具补性的药。至少也如《本草汇言》所谓:“主治功力与大戟同,较之大戟,泽漆稍和缓而不甚伤元气也。”值得一提的是,泽漆是张仲景用量最大的草本植物,原书用三斤,先用水单独煮熬,去药渣后再加余药同煎。现在有人也有大量用泽漆的经验,号称30g、60g,g,g,效果越大越好。我以为,顽疾绝非一朝一日所能制服,重在辩证准确,用药无误,持之以恒。药量很重要,但对于有小毒、对脾胃有一定副作用的泽漆来说,还是应以10g为始,20g为基本剂量,视应用情况可适当加量。麻黄方中用4g,如果有高血压病可以去掉。若没有血压不高且无汗者可用10g左右。

肺癌诊治应有整体观整体观念作为中医理论的显著特点,知易而行难。尤其是在恶性肿瘤的诊治中,始终贯穿整体观念并非易事。肺癌虽然病位在肺,但却与五脏六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肺癌的发展过程往往影响到诸多脏腑的功能,而多个脏腑的功能失常又阻碍着肺癌患者的康复。例如:肺癌晚期,久病及肾,肾不纳气,咳嗽喘满,短气不足以息,甚至张口抬肩,虚汗不止,失音,舌体淡胖,脉浮而虚。治当补肺肾,定喘嗽。王老师善用元代罗天益《卫生宝鉴》中治肺痿的人参蛤蚧散。以人参大补元气,蛤蚧补肺肾,定喘嗽为君药,茯苓、甘草和中健脾为臣药,杏仁、贝母化痰下气,知母、桑皮滋阴清热共为佐药。在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方面效果确实。再如肺癌病到晚期,机体消耗殆尽,君臣不保,心肺双竭。症见:多唾涎沫,气急心悸,动则虚汗淋漓,消瘦不堪,不能自理,畏寒咽干,大便难解,舌淡,脉结代。治当大补心肺之气血阴阳,以炙甘草汤为主方。王老师说虽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脉证治第七》原文中并没有论述本证,但在《金匮要略方论》附方中有出自唐代王焘《外台秘要》“炙甘草汤,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符合肺癌的临床实际。是肺癌晚期心肺气血阴阳俱虚的危重证之的对方药。王老师对经方非常熟悉,且擅长新用。如柳州市一老干部患右肺癌,年1月手术后,行伽玛刀治疗2次,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咳嗽,颜面虚浮,浑身软困,出虚汗,手抖动,胃脘痛,食欲不振,喜热饮,畏寒,舌红苔薄,脉虚数。辨证:脾肺两虚,胃失和降。以补益脾肺,辛开苦降为法。[半夏泻心汤加味]半夏12g红参10g黄连6g干姜8g生姜8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6g元胡12g麦芽12g内金10g蒲公英30g当归10g。每日1剂,水煎服。服用9剂后饮食增加,虚汗减,行走较前轻快,生活逐渐能够自理。后仍以半夏泻心汤加味为基本方,至今患者已就诊多次,活动自如,精神状况良好,纵隔淋巴结复常,未见复发转移。在肺癌临床上,[芍药甘草汤]芍药12克甘草12克[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实一枚24g薤白半升12g白酒七升适量[小陷胸汤]黄连6g半夏(洗)12g瓜蒌实大者20g[白虎汤]石膏一斤碎(50g)知母六两18g炙甘草二两6g粳米六合9g[小柴胡汤]柴胡30g黄芩18g人参18g半夏清18g炙甘草18g生姜切18g大枣擘12枚[乌梅丸]乌梅枚细辛84克干姜克黄连克当归56克附子84克(去皮,炮,)蜀椒56克(出汗)桂枝(去皮)84克人参84克黄柏84克等经方的机会很多,实际上是整体观念的体现。验案举例

陈某,男,69岁,广西柳州市人。

4年10月19日初诊。患者于1年11月行右上肺叶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右上肺高分化腺癌。术后予放化疗及免疫治疗,病情得到一定控制。4年4月复查CT提示右肺癌复发,行局部放疗。刻诊:右胸拘紧胀痛,咳嗽咳痰,痰色黄白相间,以白色为主,稍稠,自觉全身燥热,喜冷饮,有糖尿病史,饮食可,大便干,睡眠差。舌红苔薄而干,有裂纹,脉细。

气阴两虚,痰浊泛肺,阴虚内热。

治宜化痰散结,滋阴清热。

[润肺散结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全瓜蒌15g海浮石20g白英30g麦冬12g百合12g红参10g白芍20g甘草10g黄连8g知母10g沙参12g款冬花12g杏仁10g黄芪30g山药20g元参15g苍术10g。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随证加减治疗4月,渐次取效,病情稳定。

年2月25日第12诊,以胸闷,短气不足以息,头晕为主诉,伴腰部酸痛,饮食尚可,二便调,睡眠差,舌尖红,舌质暗,苔少,脉沉缓。

肺肾气虚,摄纳无权。

治宜补肺肾,定虚喘。

[人参蛤蚧散加味]红参12g蛤蚧1/2对海浮石30g白英30g全瓜蒌15g麦冬15g半夏12g元参12g菊花12g杏仁12g川贝12g冬花12g熟地30g山萸肉12g鳖甲20g龟板12g土茯苓12g。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患者加减服用10月余,期间因为虚喘缓解明显,曾停用过蛤蚧。

年12月14日第35诊。患者胸中憋闷疼痛难忍,气短头晕,形丰面黄。偶见喉痒咳嗽,腿软困重,腰酸,夜尿3-4次。饮食可,眠差。舌苔薄白,脉弱。

虽有肺肾两虚,摄纳无权之象,但以胸阳痹阻为重。

治宜通阳散结,行气祛痰为主,兼以补肺纳气,祛风止眩。

[瓜蒌薤白白酒汤合人参蛤蚧散加减]瓜蒌壳20g薤白10g红参12g蛤蚧1/2对天麻10g菊花10g白芍12g山萸肉15g熟地20g覆盆子12g桑螵蛸12g五味子12g。水煎服,每日1剂。患者坚持服用上方7月,精神不错,形体可,期间还外出旅游。

6年7月27日第79诊。患者诉上牙龈胀痛2天,腹胀,舌红,苔黄,脉数。

阳明热甚,胃火上炎之证。

清阳明热毒为法。

[白虎汤加减]生石膏30g知母12g黄连8g生地20g丹皮12g细辛8g白芷12g防风10g当归12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3剂后诉牙已不痛。乃以润肺散结汤随证化裁。

7年4月13日第诊。症见:喉头热辣痒痛,眼睑稍肿,干咳无痰,胸闷气短,乏力,腿脚重,尿频尿急,舌红苔薄黄脉弱。查体:咽部不红不肿。

为少阴客热之咽痛,为痰热壅肺,热邪上犯咽喉所致。

当标本兼治,清热解毒、开肺利咽、润肺化痰散结。

[桔梗汤和润肺散结汤化裁]桔梗10g甘草10g人参10g海浮石30g麦冬15g百合12g天冬12g生地20g瓜蒌15g半夏12g元参12g鳖甲20g白英30g射干12g牛蒡子12g黄连8g栀子12g黄芩12g夏枯草30g土贝母15g五味子10g水煎服,日1剂。此方前后30余剂,咽喉爽利,再以润肺散结汤随证化裁。

8年2月23日第诊。精神形体可,右胸闷痛,咽痒咳嗽,咳痰黄稠,眠差,大便干,舌红苔黄脉滑。

病属肺痿,症见痰热上扰,互结于胸。

治宜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小陷胸汤加减]黄连8g半夏12g瓜蒌壳15g瓜蒌仁20g胆南星6g土茯苓20g夏枯草20g白芍15g射干12g杏仁12g鳖甲30g蝉衣10g黄芩12g生地30g元参15g沙参12g麦冬15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15剂后胸痛咳嗽消失,黄苔已退。继以润肺散结汤为主随证化裁。

9年6月15日第诊。肺癌术后复发已5年余,其妻代诉,偶有咳嗽、乏力。患者带瘤生存,生活质量良好,因心中惧怕,拒绝复查,要求继续服药。

[按语]本案以在经方麦门冬汤基础上拟订的肺癌主方润肺散结汤贯穿始终,先后随证用过芍药甘草汤、瓜蒌薤白白酒汤、白虎汤、桔梗汤、小陷胸汤等经方,体现出经方主次变换、先后缓急的应用实际,也可以看出现代医家辨病辨证结合,知常达变,方随证转,不离于癌,不泥于癌;不离于肺,不泥于肺;源于经方,高于经方的临证艺术。

[附]

医院治疗一例肺部肿瘤术后再发多发性肺部小结节的中药治疗处方:南沙参15北沙参15蜜炙黄芪30灵芝15白花蛇舌草30重楼10煅牡蛎(先煎)30夏枯草15蒲公英30莪术12地龙6鳖甲15橘皮9木香9山药15黄精15半夏9炒鸡内金12炙蜜炙甘草6。

[声明]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所引方药仅供学习使用,不作治疗用药指导,所医院或科室找专科医生诊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tubeimua.com/tbmzp/4817.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土贝母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