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土贝母 > 土贝母栽培 > 正文 > 正文

脱贫攻坚齐声高唱幸福歌记白山市脱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3/26 20:41:29
中科白癜风恢复美丽黄皮肤 http://www.gpitp.gd.cn/bing/20180607/73671.html
                            

临江市通林菌业有限公司发挥企业在脱贫致富中的攻坚引领作用,让贫困户尽快驶上就业“快车道”。图为该公司占地亩的黑木耳种植基地。

长白县新房子镇水库村第一书记王洋在打理他的养牛脱贫产业。

抚松县兴隆乡松江村第一书记李殿喜在帮贫困户张大娘修栅栏。

抚松县新屯子镇南岗村第一书记苏志春(左)在问询贫困户病情。

靖宇县景山镇三角窝石村第一书记陈磊(右)查看扶贫产业贝母套种大豆长势。

翻过千座山万座山,山再高也高不过天。天下百姓的祈盼,是我不曾改变的诺言。让幸福来到你身边,让幸福成为你家园。一起向贫困说再见,哪怕山高路再远我心情愿。

——题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党的十八大以来,白山市与全国一道,举非常之力推进脱贫攻坚。省、市、县三级共选派名第一书记和名驻村工作队员,坚持贫困户不脱贫、工作队不撤离、干部不脱钩,实现了贫困村精准派驻“全覆盖”。这些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党员、干部大多为“70后”“80后”,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离开家人,带着组织的嘱托,怀着一样的初心,为了同一个使命,离开熟悉的工作环境,离开舒适的城市生活圈,义无反顾地深入基层、扎根农村,带领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他们用吃苦不言苦的坚强意志、用力更用心的倾情付出,点燃了贫困群众脱贫的希望。他们用青春与奉献作音符,谱写出了一曲曲共奔小康路的新时代壮歌。

选择的歌——舍弃小家,为了大家

“我们两地之间虽然只隔了20多公里的路程,有时一个月也见不上一次面,平时只能在视频中看看对方。”这是靖宇县交通运输局派驻花园口镇腰甸子村第一书记马致远和同为扶贫干部的妻子曲红赟的真实生活。

曲红赟驻花园口镇榆树川村扶贫已有5年多时间,因村内贫困人口基数大,常年奔波在村内贫困户家中,现在一说到村内任何一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曲红赟都如数家珍。

“在村里,洗澡对我们女同志来说,简直是一种奢望!”曲红赟说,老百姓吃穿好了,收入高了,笑容也多了,看到他们眼中那种由衷的喜悦,一切的付出都值得。

马致远是后加入到扶贫队伍中的。年3月,马志远被选派到花园口镇腰甸子村任驻村第一书记。起初他也犹豫不决,妻子已是扶贫驻村工作队员,如果夫妻二人全天都在村内扶贫驻村,老人和孩子怎么办。回到家中,马志远将内心的顾虑告诉了妻子,曲红赟听完后没有任何怨言,义无反顾地支持爱人服从组织安排,到贫困群众最需要他的地方去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几年,我们虽然很少能顾及到自己的小家,但是我们却融入了用大爱筑成的‘大家’,能帮助一个个贫困村民顺利脱贫、过上好日子,我们再苦再累也值了!”夫妻俩对于自己的付出,无怨无悔。

放弃城市优越的条件,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大部分时间献给贫困户。这样的“取舍”是每个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都有的经历。

省台联派驻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宝泉山镇马家岗村任第一书记的蔡光洁,是一名在大城市长大的“85后”女干部,对农村工作毫不了解。根据文字的描述,她脑海中无法勾勒出马家岗村的具体画面,只知道当地群众有一个比喻——“长白县是吉林省的‘西藏’,而马家岗村是长白县的‘西藏’”。

儿行千里母担忧。每次离开家去村里,母亲都恋恋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

年的冬天,大雪封路,蔡光洁在省里开完会,当晚就急着往村里返,心里还惦记着几户村民的危房改造、几家养鸡规模的扩大。母亲惦记着她的安全,就和她一起驱车赶往。

在车里,她和妈妈聊的,还是扶贫的事儿。“妈,这次开会收获很大,又为村里争取到一笔资金。”妈妈回答道:“好闺女,早点儿完成任务,好让我抱上外孙。”年刚驻村时,蔡光洁和爱人已经结婚3年多,本来计划生个“猴宝宝”,可一拖再拖转眼又是两年,计划还没有实现。

蔡光洁笑着,又想起村里那些可爱的孩子,于是和妈妈开玩笑说:“妈,会有的,而且还很多,哪天我把村里的孩子给你领来,都叫你姥姥……”

舍小家顾大家,源于一种信念、一种对党忠诚的赤子情怀。用吉林人民出版社下派到长白县新房子镇水库村任第一书记王洋的话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看齐意识,大局意识是最基本的。”

融入的歌——不忘初心,赢得民心

赢得老百姓接纳是扶贫干部面临的第一道难题。

“80后”的王莹刚到长白镇民主村走访村民时,就遇到了难题。根据入户走访和平时了解的情况,王莹与村班子成员初步确定民主村33户50名贫困户,并将结果提交到村民代表大会。意想不到的是,会上各种问题接踵而至,有的人问“为什么我不是贫困户,享受不到国家的政策?”有的人问“为什么把我定为贫困户我可以养活自己!”还有看热闹的说“这家一定是哪个领导的亲戚”等等,一个个问题让这个刚上任不久的第一书记始料未及。

“咱们村确定的这些贫困户是根据国家和省市识别标准确定的,并不是随意选定的。比如老杨残疾没有劳动能力,老伴还患有严重心脏病,还有老靳脑血栓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老伴要24小时全天护理,还有……”大家面面相觑,上任没多久,这个“小王书记”就能将每家的情况记得这么清楚,真是用心了。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对待贫困,我们不要以此为耻,也不能引以为傲,要增强本领,凝心聚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让每一个贫困户早日脱贫,也让咱们村早日退出贫困村行列。”顿时,掌声一片,这掌声代表接纳,代表肯定!这一次,大家从心底记住了“小王书记”。

赢得民心不光有底气,还得有大气。

脱贫攻坚战场上,白山市审计局派驻到靖宇县三道湖镇东沟村的王斌汉是一位老兵,今年已经54岁。驻村任第一书记4年来,他带领村民打造了种植面积已达余亩的蓝靛果和蓝莓项目,让贫困户一步步走出贫困。

刚入村时,王斌汉也受过委屈。那是一个初冬的清晨,一记实实在在的拳头,重重地打在王斌汉的脸上。“你个外来人,别人都同意了,咋就你那么多事呢,今天就给你点教训,再多管闲事就让你在村里待不下去。”打人的是个半大小伙子,他爸扎着手傻愣愣地站着。王斌汉对父子俩并不陌生,他们是村里的非贫困户,早就磨破了嘴皮子和他们说过了,不是贫困户不能享受建日光大棚的优惠政策。俗话说打人不打脸,可这无理取闹的毛头小子,就往脸上招呼,实在是过分。可王斌汉压住了心中的怒火,一遍一遍地告诉自己“我是驻村干部,我是来帮村民脱贫致富的,我不能与他们发生冲突。”就这样他忍下了屈辱,在其他村干部的拉扯与劝说下,父子二人离开了现场。

过后,由于事情性质恶劣,镇政府出面要将动手伤人者交给当地的派出所处理。父子二人为了不受处罚,又找到了王斌汉,本以为会受到一番羞辱,可没想到的却是吃了王斌汉请的一顿谅解饭。王斌汉的谦和大度,让这对父子臊红了脸。

谋划的歌——发展产业,充实家业

产业扶贫是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但如何选产业?如何说服群众跟着自己干,考验着扶贫干部的耐心和毅力。

车晖是白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选派到抚松县沿江乡楞场村的第一书记。在对楞场村充分了解后,车晖开始与村“两委”探讨,如何选择一条发展路子,让群众富起来?苦苦思索,遍访四处,最终提出以绿色产业发展为主题。

经过广泛调研,车晖把目光聚焦在宝石花煎饼合作社上。该合作社采用人工生产纯粗粮煎饼,以长白山区特有白头霜玉米为原料,产品松软香甜可口,但规模小,知名度弱、销量不高。“如何扩大宣传将煎饼卖出去呢?”车晖开始琢磨。一次偶然的机会,车晖收看了央视二套《生财有道》的一期节目,车晖便想,要是能与央视这个大平台搭上线,煎饼就不愁销路了。于是,他主动沟通、积极争取,节目组被车晖的实在劲儿、执着劲儿打动,来到楞场村宝石花煎饼合作社进行宣传报道。节目播出后,宝石花大煎饼一晚收到10万元订单,销售市场延伸至省外。

“煎饼不愁卖,如何让贫困户得实惠?”车晖提出采用“合作社+种植户+贫困户”方式,鼓励贫困户种植白头霜玉米,由合作社以高价回收,并优先雇佣贫困户入社务工,保证贫困户每年都有固定收益。

“他哪儿懂咱农民的事儿啊?”年初,吉林电视台选派到靖宇县龙泉镇大北山村的高世龙刚来的时候,这是当地村民对他的评价。现在4年过去了,这个“啥都不懂”的年轻人带领村民把家庭收入翻了几番,全村的产值增长了30多倍,全村人都让他“留下来,多干几年!”。

高世龙深知,脱贫项目再多再好,如果没有品牌,好产品就卖不上好价钱,也无法在市场上长期立足。帮扶单位吉林电视台非常支持他的想法,提供了50万元启动资金。他带领村班子建起了山野菜加工厂,于年7月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老农夫”品牌,成立了“老农夫”生态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开启了品牌引领扶贫的新模式。

为了提升品牌知名度,高世龙充分利用电视台媒体资源,积极为“老农夫”系列产品代言。他的产品推介视频分别在吉林电视台新闻联播、守望都市栏目和吉林公共新闻频道播出,极大提升了“老农夫”的市场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tubeimua.com/tbmzp/10400.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土贝母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