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蜗牛产卵了,需要将卵放进单独的容器中,容器里填上湿润的土壤,卵就裸露放在土壤上,盖几片树叶即可,不用在卵上盖土,卵需要透气不然会闷死。然后将容器放置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等待十天左右后小蜗牛的孵出。
蜗牛产卵后与卵蛋要及时隔离,如果不采取措施很容易造成卵被碾压、吃掉等情况。当种牛产卵后将其移至另外的空置饲养箱中,补充营养食物进行喂养,这样可以更好的恢复。
大蜗牛不能在阳光下暴晒,但是需要放在明亮的位置。如果饲养箱过暗,达不到10小时以上的光照时间,会影响到种牛产卵。
小蜗牛适宜的温度18℃-28℃,温度再高些,小蜗牛死亡率高,温度稍低些,孵化时间长,温度太低就孵不出来了,水或土的湿度要适宜,手抓成团,落地即散,湿度大,卵会腐烂,湿度小,卵会脱水而度死亡,要使孵化所用的沙或土中无虫无菌无其他微生物,要加高温。
蜗牛简介:
蜗牛是指腹足纲的陆生所有种类。一般西方语言中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而广义的蜗牛还包括巨盾蛞蝓。蜗牛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动物之一,有原始腹足动物的化石证据可以追溯到寒武纪晚期,这意味着它们5亿年前就已生活在地球上。
蜗牛是一种包括许多不同科、属的动物。取食植物,产卵于土中或者树上。在热带岛屿比较常见,但有的也生存在寒冷地区。树栖种类的色泽鲜艳,而地栖的通常几种接近的颜色,一般有条纹。
形态特征:
蜗牛成虫体形与颜色多变,扁球形,成体爬行时体长约33mm,体外一扁圆形螺壳,具5~6个螺层,顶部螺层增长稍慢,略膨胀,螺旋部低矮,体部螺层生长迅速,膨大快(图14-28)。头发达,上有2对可翻转缩回之触角。売面红褐色至黄褐色,具细致而稠密生长线。卵圆球状,初乳白后变浅黄色,近孵化时呈土黄色,具光泽。幼贝体较小,形似成贝。
生活习性:
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因怕阳光直射,所以多在晚上出来活动。
蜗牛常钻入疏松的腐殖土中栖息、产卵、调节体内湿度和吸取部分养料,在其中的时间可长达12个小时以上。
蜗牛生存性强,小蜗牛一孵出后就会自己爬出觅食,不需要母体照顾,当受到敌害侵扰时,它的头和足会缩会壳内,并分泌出粘液将壳口封住。
蜗牛忍耐性强,具有惊人的生存能力,对冷、热、饥饿、干旱有很强的忍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