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乳腺纤维瘤也称乳腺纤维腺瘤,是一种常见的乳房良性疾病,占乳腺良性疾病的75%,约占乳腺科门诊患者的7%-3%,发病率大约为0%。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段的女性,高发年龄是20-25岁,其次是5-20岁和25-30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边界清楚、活动性好的结节状物,偶伴疼痛,多数为单发病灶,约20%为单侧或双侧多发病灶。可同时性或异时性发生。多数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患者都有家族史。乳腺纤维瘤本属良性肿瘤,由腺上皮、纤维组织混合而成,但妊娠期时,乳腺纤维瘤可迅速增大,增加肿瘤恶变危险性,因此,临床建议及早诊治,以消除或减轻症状,防止恶变。传统的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和诊疗疗技术包括微创技术的发展,对这种疾病的预后和处理有了更深的认识。目前,中医治疗乳腺纤维瘤得到了不错的效果。近年来,中医中药疗效肯定,副作用小,越来越受到患者青睐,因此很多医家把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目光都投向了中药。本文旨在使用系统医学对乳腺纤维瘤进行分析后,医学研究者们能基于该疾病的本质病理,更好的使用中药和(或)西药对疾病进行更精确的辩病施治。第一部分传统中医对乳腺纤维瘤的认识一、传统中医对乳腺纤维瘤的病因认识传统中医对该病的认识较早便有精辟的阐述,过去将其与乳腺增生症统属“乳癖”范畴,《中医外科学》六版教材为了区别两者,将乳腺纤维腺瘤定名为“乳核”。清·《外科正宗》曰:“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重坠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即指出本病病因病机为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或忧思伤脾,运化失职,导致气血、痰浊凝聚而成肿块。祖国医学认为此疾多因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或忧思伤脾,运化失司,痰湿内生;或冲任失调,气滞血瘀痰凝,积聚乳房胃络而成。主张以疏肝散结或疏肝活血化痰散结辨治。二、传统中医对乳腺纤维瘤的治疗传统中医将乳腺纤维瘤分成肝气郁结型与血瘀痰凝型,分别进行对应治疗。(一)肝气郁结型:治以疏肝解郁、理气散结,方选逍遥散加减。症见乳房结块较小,不红、热、不痛,发展缓慢,推之可移,或伴乳房不适,胸闷不舒,善叹息,或伴月经先后无定期,经行小腹胀痛,血色暗红,行而不畅。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二)血瘀痰凝型:治以疏肝活血、化痰散结,方选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症见乳房结块较大,坚实木硬,经前则感重胀不适,胸胁牵痛,烦闷急躁,或伴月经延后,经来量少,色黑加有血块,小腹刺痛,血量增多则腹痛减轻。舌质暗红或舌边尖有瘀点,苔薄腻,脉弦细。参考文献:
[]韩蓉,张岚.中医辨证治疗乳腺纤维腺瘤26例[J].现代中医药,(05):8-9.
[2]刘多.中医药治疗乳腺纤维腺瘤思路与方法[J].中医药学刊,(09):-.
[3]曾艺文,贝国珠,周志云,曾桂玲.中草药治疗乳腺纤维瘤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6(26):59-60.
第二部分现代生物医学对乳腺纤维瘤的认识一、现代生物医学对乳腺纤维瘤的病因认识乳腺纤维腺瘤起源于乳腺小叶,包括上皮成分和间质成分,其发生与局部乳腺组织对雌激素作用的反应过高有关。纤维腺瘤受雌激素和孕激素共同刺激,在孕期受泌乳素刺激,而在绝经后则萎缩。因此纤维腺瘤也被认为代表一组“失去正常生长和退化的增生性疾病”。这种受激素影响而发生的增生性改变,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组织学表现不同,在青春期和20多岁的女性中经常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纤维腺瘤;三四十岁的女性多发的可触及结节可能增多,组织学术语称之为“腺病”,意为正常小叶组织增多,同时可能并发间质增生,易被诊为病理性肿块;在三四十岁至绝经之间的女性,腺体组织伴间质进一步增生肥大;而绝经晚和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女性与囊肿的高发相关。二、现代生物医学对乳腺纤维瘤的治疗对于乳腺纤维瘤的治疗现代生物学主要是手术治疗。疾病确诊后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临床观察和外科切除,另外近年兴起两种微创方法:超声引导下的经皮介入真空辅助切除和原位冷冻消融。一般手术切除后纤维腺瘤不会复发,但在手术后可能出现同侧或对侧乳腺新发纤维腺瘤。参考文献:[]赵扬冰,陈洁.乳腺纤维腺瘤的治疗进展[J].临床外科杂志,7(06):-37.[2]徐玲,王殊.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8(02):88-9.[3]马哿,梁梦迪,周文斌,王水.乳腺纤维腺瘤微创治疗的研究进展[J].外科理论与实践,,22(0):79-83.[4]王贤龙.经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VEGF、MMP-9水平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7(6):-.第三部分关于乳腺纤维瘤的系统医学分析通过现有资料对乳腺纤维瘤进行病理分析。、外来病原物质入侵人体(外邪)暂未能发现相关变化。2、人体组织数量发生变化(阴虚)暂未能发现相关变化。3、人体组织数量发生变化(阴盛)乳腺纤维瘤在临床上可表现为乳腺实质性肿块,一般认为是由于某一区域乳房组织腺上皮或纤维细胞对雌激素异常敏感,发生过度增生从而导致纤维腺瘤的形成。该病的病理组织学显示:乳腺纤维瘤大体标本呈结节状,表面光滑,质韧,边界清楚,有完整包膜。切面灰白色,半透明状,部分呈编织状结构。镜下根据纤维腺瘤中间质和上皮混合增生形成两种不同的生长模式。管周型生长模式是由于间质细胞在导管周围呈环状增生排列所致;管内型生长模式是由于间质细胞增生将导管压成裂隙所形成。幼年型(细胞性)纤维腺瘤的特征是间质细胞较丰富,并伴导管上皮增生。巨大纤维腺瘤通常指直径在5cm以上的纤维腺瘤,大体呈分叶状,有完整包膜。镜下基本结构似管内型纤维腺瘤,并可见分叶状结构。纤维组织和上皮均呈增生性改变,但细胞无异型。如果纤维腺瘤同时含有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含有直径>0.3cm的囊肿,硬化性腺病,上皮钙化,或乳头状大汗腺化生,则病理诊断为复杂性纤维腺瘤。由此可见,大量细胞过度增生是形成乳腺纤维瘤的基本原因。参考文献:[]江琼超,曾弘,罗葆明,肖晓云,智慧.乳腺纤维腺瘤超声弹性评分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27(0):-.[2]蔡文俊,彭伟国.乳腺纤维腺瘤8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4(22):-.[3]吴林生,陈爱英.乳腺纤维腺瘤样增生的超声分析[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09):7-73.[4]徐玲,王殊.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8(02):88-9.4、人体功能发挥发生变化(阳虚)首先,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发生与卵巢功能紊乱有关,雌激素水平升高或乳腺局部组织对雌激素作用的敏感性增高有密切的关系,由于乳腺是性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但雌激素必须与雌激素受体(ER)结合后才能对靶器官发挥生物学效应,因此ER在调节乳腺的生长、分化、以及乳腺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孕激素受体(PR)蛋白合成受ER所调控,因此PR水平可提示ER的功能。而大量研究对乳腺纤维瘤患者乳腺肿物标本进行ER、PR检测,结果显示均为阳性,阳性率均大于90%,并且发现,ER、PR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生育哺乳史、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可见乳腺纤维瘤多数为激素依赖性肿瘤,提示其发病与卵巢功能紊乱导致激素受体的过表达有密切的关系。其次,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在体内处于稳态,而肿瘤的发生则以细胞的无限增殖为特点,说明肿瘤的发生中细胞的凋亡受到了阻碍。有学者选取经典凋亡通路线粒体凋亡通路的上、中、下游关键因子,分别检测其在自发性乳腺肿瘤中的表达,结果发现Bcl-2、Bid、P53、凋亡诱导因子(AIF)、细胞色素C(CytC)、Apaf-、半胱天冬酶(Caspase-3)、XIAP作为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因子在正常人组、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组间表达有明显差异,提示线粒体凋亡通路参与乳腺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当线粒体凋亡通路发生障碍时,会导致细胞凋亡/增殖平衡失调,最终导致乳腺肿瘤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大量对于乳腺癌的研究中发现,包括乳腺纤维瘤在内的良性乳腺肿瘤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β(IL-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ɑ)、人生长分化因子3(GDF3)均呈阳性表达,而这些细胞因子均是对机体处于慢性炎症状态的反应因子,由此可见,乳腺纤维瘤患者机体存在着炎症反应。参考文献:[]张睿.线粒体凋亡通路关键因子在大鼠自发性乳腺肿瘤中的表达[D].四川农业大学,.[2]王群拴,黎小花.核磁共振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细胞因子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48(0):-.[3]凌存保,吴隽松.乳腺癌患者血清IL-6、IL-β、TNF-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5):-.[4]匡玉庭,张志德,张学光,刘俊恒,顾永平.乳腺癌患者白介素6及其受体的测定和临床意义[J].中华肿瘤杂志,(04):65-67.[5]杨玉琴,李琦,张宏桂.乳腺纤维肿瘤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四次乳腺病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43.5、人体功能发挥发生变化(阳亢)暂未能发现相关变化。6、气体交换功能发生减弱(气滞)大量学者对乳腺纤维瘤、普通乳腺增生以及乳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α的表达进行研究发现:乳腺纤维瘤、普通增生组织中未发现HIF-α表达,而大部分导管内原位癌和浸润性癌中出现了HIF-α高表达,且随着组织学分级增加,HIF-α表达水平也增加。研究显示,HIF-α过表达可能是对增殖的反应,无组织快速生长的肿瘤将超过其血管供应系,导致局部氧缺乏,为了适应缺氧微环境,需要调整到无氧代谢和诱导血管生成,HIF-α在肿瘤无氧代谢和血管生成中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HIF-α高表达能够导致肿瘤增殖。而研究发现乳腺纤维瘤患者有出现癌变的情况,及早的增强患者气体交换功能,维持患者外环境的稳态,能够对疾病的恶化起到预防作用。同时,在传统中医中,对于“乳癖”的治疗,除了运用活血化瘀之品,各医家还常使用理气药,并且也得到了很好的疗效。参考文献:[]郝朗松,王耕,钱昆,罗婷,李小军,伍晓汀.乳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α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血管形成的关系[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7(0):60-63.[2]林小红.缺氧诱导因子-α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D].汕头大学,.[3]郝朗松,王耕,谭最,易建华,惠震,王明华.缺氧诱导因子-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J].临床外科杂志,5(05):-.[4]张卫.乳腺增生病的中医临床用药规律探究[J].名医,():32-33.7、肠道交换功能发生减弱(肠滞)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机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一旦被打破,菌群就会从多种途径影响宿主的健康。肠道微生物群中的特定细菌可以通过肠道-乳腺通路进入乳腺,该通路的作用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和其他特定的单核细胞子集。按照肠道细菌对人体的作用可大致分为3类:()与宿主共生的生理性细菌,是肠道优势菌群,有免疫调节、营养等作用,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2)与宿主共栖的条件致病菌,在正常情况下无害,但在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则具有侵袭性,如肠杆菌、肠球菌;(3)病原菌,多为临时借居的过路菌,在优势菌群失调时,可大量增殖而致病,如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当肠道优势菌群失调时,各种致病菌以及病原菌则通过肠道-乳腺通路进入乳腺,从而加重乳腺疾病,甚至直接导致乳腺疾病的产生。还有研究发现,高脂肪饮食可改变肠道菌群,使来自胆汁的类固醇在结肠中转化为雌激素,刺激乳腺导管上皮及间质纤维增生发生乳腺纤维瘤。参考文献:[]林晓茹,陈红风.哺乳期乳腺炎菌群失调的发病机制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5(03):-.[2]吴改英.浅谈脂肪与乳腺癌的相关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6(7):55+6.[3]雪颖.讲一讲乳腺纤维瘤有哪些超声表现[J].养生保健指南,,(20):-.8、血液交换功能发生减弱(血瘀)大量研究对乳腺纤维瘤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分析发现:典型乳腺纤维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表现为少许星点样血流信号;非典型乳腺纤维瘤中血流信号相对较丰富,肿块内散在点状、短线状血流信号,可探及动、静脉血流,阻力指数0.43-0.67。有学者发现,乳腺纤维瘤患者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存在着异常升高的情况,VEGF主要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提高细胞渗透性,来促进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VEGF的水平一定程度上能预示乳腺纤维瘤患者病情的进展。另外,D-二聚体是目前公认的体内活动性血栓形成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和反映继发纤溶的特异性指标,并作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及病情监测的指标之一。而研究发现,乳腺良性增生疾病患者的D-二聚体相比健康人有所升高,其水平的增高反映了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维活性增强的水平。同时,目前研究认为内源性雌激素水平紊乱,导致凝血活性与纤溶活性改变,血液循环交换受到影响,重新建立凝血-纤溶的动态平衡才能更好的治疗疾病。参考文献:[]宣叶飞.超声诊断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意义比较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3(05):74-75.[2]白丽娅,吴治胜.乳腺纤维瘤30例超声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8):0.[3]何晓薇,林梅清,王敏.25例乳腺纤维瘤超声诊断分析[J].中外医疗,20,30(22):77+79.[4]吴卫,孙胜利,陈倩.乳腺良性病变与乳腺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20):-.[5]赖玉玲,黄丽芳,许晓峰.血清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作用[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32(06):-.[6]王贤龙.经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VEGF、MMP-9水平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7(6):-.9、体液交换功能发生减弱(湿阻)临床研究发现,乳腺纤维瘤患者患病后会出现乳头压痛、溢液等临床症状。另外大量研究发现,乳腺纤维瘤是一种无转移潜能的浸润性病变,乳腺纤维瘤患者增生的纤维组织,从周围压迫乳管和腺泡,进而使其成为腺管状。纤维组织非常密集,胶原变性及玻璃样变,甚至存在软骨样、钙化、骨化。瘤组织呈指突样浸润至周围乳腺组织,但不破坏小叶结构,部分浸润至脂肪组织,局灶可见淋巴细胞浸润。还有学者发现,使用桂枝茯苓胶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其中,茯苓等祛湿药可以促进体液交换,改善内分泌失调,起到治疗作用。参考文献:[]王芳,刘西林,姜旭萍,等.乳腺纤维瘤病临床病理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8(2):-23,.[2]雪颖.讲一讲乳腺纤维瘤有哪些超声表现[J].养生保健指南,,(20):-.[3]姜亚琴,马源.桂枝茯苓胶囊对多发乳腺纤维瘤患者血清E-2、E-3、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4(5):83-84.[4]宣叶飞.超声诊断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意义比较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3(05):74-75.从上述分析乳腺纤维瘤的病理变化,从系统医学的角度分析,其主要的病理变化为:阳虚(线粒体凋亡通路障碍)+阴盛(大量细胞过度增生)+血瘀(彩色多普勒血流分析可见大量血流信号以及D-二聚体表达异常)+气滞(缺氧诱导因子异常表达)+湿阻(纤维组织玻璃样改变以及局灶淋巴液浸润)+肠滞(肠道菌群失调)。一个乳腺纤维瘤患者,其具体病理变化可以用如下的诊断图谱来表示。第四部分使用系统医学分析乳腺纤维瘤的治疗原则从上面的乳腺纤维瘤的病理变化分析及诊断图谱,按照其治疗的优先性顺序,我们制定出如下的治疗原则:、增强人体功能发挥(补阳)2、消除人体多余组织(消阴)3、增强血液交换功能(活血)4、增强气体交换功能(行气)5、增强体液交换功能(祛湿)6、增强肠道交换功能(通肠)下面我们来一一阐述:、增强人体功能发挥(补阳)能够调节人体功能发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常用药物有:黄芪、蛇床子、甘草、秦艽、杜仲、骨碎补、补骨脂、山茱萸、桑寄生、细辛、桂枝、制附子、羌活等。现代的科学研究发现,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加强机体代谢,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固表托毒,去腐生新等作用。黄芪多糖类化合物是一种免疫调节剂,不仅能促进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还能促进白细胞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索等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同时现代药理学证实,党参、白术、甘草具有调节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可增强患者免疫力;同时白术可抑制急性炎症水肿,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党参含皂苷、微量生物碱,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吴茱萸含吴茱萸次碱、吴茱萸碱,能够增强免疫力,促进机体抗炎;补骨脂含黄酮类、豆甾醇,能够激活Ⅱ型干扰素和脂多糖,抑制炎性介质活性氧簇,起到抗炎作用。暂未能发现相关药物。参考文献:[]谢荣丹,龙凤.黄芪及黄芪有效成分抗乳腺癌作用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8(92):67-68.[2]吴代陆,麦喆钘,陈怡,等.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柴胡-白术"药对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制探讨[J].中国药房,,30(8):-.[3]彭漫,杨小芹.海藻甘草合用治疗乳腺增生症20例毒副反应观察[J].宜春学院学报,7,29(6):22-22,29.[4]李义军,伏学.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乳腺增生症举隅[J].中医临床研究,,0(4):09-0.2、消除人体多余组织(消阴)推荐的消阴药物,包括白花蛇舌草、夏枯草、半枝莲、山慈菇等。现在药理学研究发现山慈菇、夏枯草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调节肿瘤微环境,抗肿瘤血管生成,逆转肿瘤耐药等作用。手术切除。参考文献:[]马哿,梁梦迪,周文斌,王水.乳腺纤维腺瘤微创治疗的研究进展[J].外科理论与实践,,22(0):79-83.[2]王贤龙.经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VEGF、MMP-9水平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7(6):-.[3]杨益,郭纯,蔺晓源,易健,邵乐,龙红萍.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夏枯草主要化学成分的抗肿瘤作用机制[J].肿瘤药学,,0(06):-.[4]司函瑞,司雨,焦玉凤,等.山慈菇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2(5):5-55.3、增强血液交换功能(活血)推荐的活血化瘀药物,包括川芎、鸡血藤、金刚藤、丹参、当归、红花、桃仁、王不留行、赤芍、丹参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红花具有抗凝血,改善血液动力的作用;鸡血藤能够显著改善造血系统等作用。暂未能发现相关药物。参考文献:[]扈晓佳,殷莎,袁婷婷,等.红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3(3):6-68,97.[2]龚时霞,赵波.攻坚散结汤治疗乳腺纤维瘤样增生50例[J].陕西中医,2,23(9):78-.[3]张雅琪,陈家宝,梁宁.壮药鸡血藤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4(5):23-26.4、增强气体交换功能(行气)推荐的行气类药物,例如:厚朴、藿香、陈皮、紫苏叶、柴胡、枳壳、桔梗、瓜蒌、莱菔子、紫菀、款冬花、木香、香附、砂仁、香橼、佛手、荔枝核等。暂未能发现相关药物。5、增强体液交换功能(祛湿)推荐的祛湿类药物,包括茯苓、泽泻、苍术、车前子、薏苡仁、瞿麦、猪苓、半夏、石菖蒲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茯苓具有利尿作用,能够增强尿中钾、钠、氯等电解质排出,从而达到“利小便实大便”的效果;车前子可增加小肠对水的吸收、调节水液代谢。暂未能发现相关药物。参考文献:[]张丽,洪富源,林晟,等.茯苓对正常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2水平的影响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39(6):47-49.[2]彪雅宁,王瑞龙,储心乔,等.车前子对腹泻模型大鼠小肠组织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42(8):-.6、增强肠道交换功能(通肠)推荐的通肠药物包括: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火麻仁等。大量研究表明,适量的大黄能促进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生长及修复,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单味大黄及大黄复方可扶植有益微生物的增长,抑制病原菌的繁殖,以维持肠道菌群结构的稳定,复方大黄对肠道菌群紊乱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还有研究发现,生大黄具有导泻而通里攻下、排出体内毒素的作用,同时还能增强免疫力,对于乳腺纤维瘤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暂未能发现相关药物。参考文献:[]瞿慧琴,张柏岳,段智璇,等.口服大黄与肠道菌群的相互影响[J].亚太传统医药,,3(3):39-40.[2]章卫国.逍遥散加生大黄治疗乳腺纤维瘤切除术后再发60例[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0:82-83.第五部分使用系统医学制定乳腺纤维瘤治疗的组合方案经过上述的分析,那么就可以根据乳腺纤维瘤的病理变化来制定相应的精准治疗方案了。从上述的论述,最佳的组合方案,就是根据上述的具体诊断图谱,制定出一个具有类似维度和数值的功效图谱的治疗方案。下面,对照乳腺纤维瘤的功效图谱,我们分别为大家展示2种示例类型,分别是生物医学方案和植物药方案。一、生物医学组合方案系统医学是一个统一的医学框架,无论是对于生物医学,还是传统医学,都是可以用于临床实践的。-经乳晕切口手术-------参考文献:[]杨挺,张玮.经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4):57-58.对应的功效图谱为:此手术方法治疗效果明显,调查的27名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4%,从图谱上可以看出,该组方治疗手段效果一般,从组方机制上来看,病理机制治疗并不完全。二、植物药组合方案消乳散结胶囊:柴胡(醋炙)、炒白芍、醋香附、玄参、昆布、瓜蒌、夏枯草、牡蛎、当归、猫爪草、黄芩、丹参、土贝母、山慈菇、全蝎、牡丹皮。-昆布、夏枯草、猫爪草、山慈菇、全蝎当归、丹参、牡丹皮柴胡(醋炙)、醋香附(昆布)瓜蒌牡蛎玄参、黄芩、土贝母炒白芍参考文献:[]刘振明.消乳散结胶囊治疗乳腺纤维瘤的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36(02):74-75.对应的功效图谱为:该方在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的治疗中,治愈率为55.5%,总有效率达98.8%,从该功效图谱我们可以看出该药方对乳腺纤维瘤患者的确是有效果的。但这个组方还有改进空间的,比如增加补阳药的使用,增大祛湿药、抑阳药、行气药、通肠药的用量,治愈率将得到显著提高。三、自拟方皂角刺35g,荜茇28g,徐长卿28g,秦艽4g白花蛇舌草57g赤芍35g,当归35g柴胡28g,香附28g茯苓35g制大黄7g,益生菌---对应的功效图谱为:以乳腺纤维瘤病理机制为基础,以系统医学为导向,选择在相关治疗原则上最有效的方案,才是真正的达到了最佳治疗效果。第六部分结语目前西医对于乳腺纤维腺瘤的治疗主要是手术疗法,疗效确切,但手术后疤痕仍对女性外形造成影响。而应用中医辨证治疗,如中草药治疗,能够极大的增强治疗效果,疗效也十分确切,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但是,中医临床研究自身具备一定的特殊性,报道以临床观察为主,大多数是自拟方、单验方或大复方,在基于中医症候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尚未规范的基础上,大样本和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很难严格根据国际标准进行,该法的具体治疗机制很难进行有效的说明,为此需要对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进行统一,以此强化研究中草药药性、药理和方剂配伍的多层次,在基础上需要将现代科学技术和最新的科研成果有机结合起来,确保能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中西医在治疗方面各有优势,每种疗法都有一定的疗效,但每种疗法都有其适应证及局限性,中医治疗从整体观念分析总结,西医则重视局部,而系统医学将此病的基本病理分析清楚,可以同时指导中药和西药的有效使用,最终达到最顶级的疗效。绿洲系统医学研究所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