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
采收: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cm,直径1.2~2.5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气微,味辛辣、麻舌。
四川产川乌:
制川乌:
加工:取川乌,大小个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4~6小时(或蒸6~8小时)至取大个及实心者切开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千,切片,干燥。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或长三角形的片。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灰棕色形成层环纹。体轻,质脆,断面有光泽。气微,微有麻舌感。
制川乌常见伪品:制附子片
此品为市面上较常见伪品之一,为附子的炮制品,形似黑顺片但个头较小,顶部不可见川乌的残茎。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毒。归心、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
用法用量:1.5~3g,先煎、久煎。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