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资
生资︱春泥行动,我们在前行
年7月28日-30日,北京农学院生物与资源环境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结束山东烟台市土壤调查后,披星戴月赶往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开展城市绿地土壤质量调查与改良的第四站。杭州位于中国华东地区、东南沿海,钱塘江下游,属于亚热带东部季风区气候,经济发达,人文气息浓厚,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本次调查地点位于杭州西北部的余杭区良渚文化村。良渚文化村是人类早期文化遗址之一,生态环境优美,依山面水,生态基底优越。
通过座谈交流可知,万科集团所开发的良渚文化村项目,原地貌多为森林覆盖的丘陵,良渚文化村利用天然优势依山而建,社区内绿化面积高达50%以上,是万科的首个文化村项目。据了解,良渚文化村现有住户余户,年产绿化垃圾约m3,目前已经开展了绿化垃圾的堆肥试验。为了满足社区内居民高质量的生活需求,物业中心在绿化苗木引进和草坪管理方面投入资金巨大。
生资
生资︱春泥行动,我们在前行
在万科物业管理人员的带领下,实践团师生选取了良渚文化村的两个典型社区,即以联排别墅为主的阳光天际社区和以高层公寓为主的七贤郡社区,分别对地貌和绿地景观进行实地取样和现场教学,并以问卷形式对居民居住绿化满意度进行调查。在阳光天际社区,我们选取了7个存在障碍因素的土壤退化样地进行土样采集,并选取林下地带挖取土壤剖面进行观测。七贤郡社区主要针对7个草坪退化绿地进行了采样,挖取草坪土壤剖面进行观测。
通过对比烟台土壤剖面特点,石老师向同学们提问:“为什么两地都处于东部季风气候条件下,土壤颜色和结构特征却存在巨大的差异?”同学们猜到是气候和地形的因素。石老师解释道,杭州和烟台采样地原生土壤类型均为淋溶土纲,即在降水淋溶作用下土壤剖面存在腐殖质淀积层,但两地成土母质、地形和水热条件存在巨大差异。烟台海云台社区是黄土冲积物为成土母质,以粉壤质为主,土壤偏碱性;良渚文化村是花岗岩坡积物为成土母质,水热条件好,土壤粘重,偏酸性,适宜于喜酸性植物生长。
通过交流可知,万科良渚文化村目前绿地覆土主要来源于当时建筑用地挖取的土壤。石老师非常赞同这种遵循自然与生态的规划方案,并进一步解释了这种超前的原地土壤资源合理利用设计理念为良渚文化村社区绿地保持健康生长状态奠定了基础。王老师向万科物业环境管理人员建议,因地制宜种植耐阴植物,增加绿地植物色彩多样性,通过施用自制有机肥解决土壤板结问题,同时加大关于绿地施用有机肥的环保和低碳的科普,增加居民对社区绿化垃圾堆肥的接受程度。采样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杭州之行,不仅体会到了白居易忆江南“何日更重游”的杭州之美,而且学习了万科在杭州良渚文化村项目中遵循自然的理念建设宜居社区和良好生态环境并重的探索与实践,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服务社会提供了经验。
王琳漪,生物与资源环境学院20级生物与医药研究生,导师为王顺利副教授。我主要利用GPS定位样地,记录土壤采样登记表,收集整理土壤样品并统一编号。其中土壤样品编号涉及到社区、样地、土壤深度等变量,关系到后续工作顺利开展和数据准确收集整理,因此需要熟悉项目整体任务,并统筹安排。此外我还协助王老师开展调研团师生全部行程的统筹规划。“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调研之前的规划必须在实地工作之前做好。每一个细节问题可能会影响整体工作的效率。看似简单的样品编号、经费支出、行程规划以及土样的包装与运输等,经过一路的摸索和实践,我的统筹规划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同时也培养了高度的责任心去扎实做好每个细节。此外,调研团学生人数较多,需要协调同学们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沟通,提高团队工作效率,合理规划行程与作息时间,以保证整个团队发挥出最高的工作效率。虽然在前期工作中协调同学之间关系较为困难,但在与同学们的朝夕相处中增加了认识和信任,提高了团队协调的灵活性和工作效率。
在外出调研过程中虽舟车劳顿,风雨兼程,却也乐在其中,并不单调。我们从辽东到江南,亲眼看到不同种类土壤对植物生长情况的影响各不相同,不同地区土壤剖面也各有不同。在挖土壤剖面时可以清楚的看见土壤分层和人为侵入体的现象,可以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堆积。此外,在人际交往方面学习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经验,并与老师和同学们彼此之间互帮互助,培养了团队意识。
生资
生资︱春泥行动,我们在前行
为什么社区绿地的人工绿植需要定期施肥养护,而原始森林不需要呢?
答:植物健康生长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条件(光、温、水、气、肥),其中土壤肥力高低对于植物生产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土壤是巨大养分库,通常含有植物有机体组成需要的16种必需营养元素和一些有益营养元素。健康土壤的营养库需要具备以下特点:养分供应足量、供应速率适当、供应品种多元化、各种元素比例要协调等。
在自然土壤中,养分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的风化作用释放、固氮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合成以及大气沉降的输入。以原始森林为例,几乎不存在人为干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物种结构合理,养分在土壤-植物-凋落物/动物死尸和微生物之间流动,形成了与外界环境相互适应的长期稳定关系,保证生态系统动态平衡以接近稳定状态存在。在原生环境改变为人居环境后,大面积的森林和杂草被清除,植物凋落物、富含有机质和微生物的表土被移除。此外,一些有毒有害的固体废弃物和废水排入土壤,严重干扰土壤的养分释放和自净能力。社区绿地的人工绿植一般要求花期长,对养分的需求也比较高,需要定期施肥养护才能健康成长。因此,人类需要敬畏土地,需要向大自然学习。我们倡导通过绿化垃圾和生活废弃物堆肥高效还土,实现社区土壤养分自循环和土壤固碳。该模式是一种气候友好型和资源高效利用型的社区发展模式,为未来城市社区人居环境“碳中和”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路径。
指导老师:石生伟王顺利
我们是生资可爱的大家庭
文字
马玥辉
图片
王朝胜陈博
排版
宋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