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八十回“美香菱屈受贪夫棒王道士胡诌妒妇方”中写道:宝玉在天齐庙向浑号王一贴的道士讨要治疗女人嫉妒的膏药,王一贴笑道:“这贴妒的膏药倒没经过,有一种汤药或者可医,只是慢些儿,不能立竿见影的效验。”宝玉忙道:“什么汤药,怎么吃法?”王一贴道:“这叫做‘疗妒汤’,用极好的秋梨一个,二钱冰糖,一钱陈皮,水三碗,梨熟为度,每日清早吃这么一个梨,吃来吃去就好了。”很明显,王一贴是在胡诌说笑而已,但陈皮是一味药食同源之品。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药陈皮。
壹·/药典规范/
陈皮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陈皮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有的呈不规则的片状,厚l~4mm。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和凹下的点状油室;内表面浅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辛、苦。
广陈皮常3瓣相连,形状整齐,厚度均匀,约1mm。外表面橙黄色至棕褐色,点状油室较大,对光照视,透明清晰。质较柔软。
苦、辛,温。归肺、脾经。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贰·/相爱相杀/
芸香科植物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称为青皮,也是一味中药,二者的区别如下:
叁·/经典名方/
化肝煎
歌诀:化肝煎用青陈皮,芍药丹皮栀子妙;泽泻土贝共成方,理气清肝此方调。
组成:青皮,陈皮,芍药,丹皮,栀子(炒),泽泻,土贝母。
功用:疏肝理气,清肝泻火。
本方出自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主治怒气伤肝,气逆动火,胁痛胀满,烦热动血等症。本方最大特点是善解肝气之郁,平气逆而散郁火。方中青皮,疏肝破气,陈皮理气和中,二药合用,有升降气机之妙;芍药柔肝养肝;丹皮、栀子,清肝泻火;泽泻导热下行;土贝母苦寒,景岳谓其能“清肝火,开郁结,止疼痛,消胀满”,“治吐血、衄血”诸药合用,使火清气顺,药中病机。
肆·/药理作用/
上图为广陈皮
陈皮主含为黄酮类化学成分,此外还含有柠檬苦素类、生物碱类、维生素C、维生素B、挥发油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能够降血压,降血脂,预防和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挥发油类活性成分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起到抗氧化与抗衰老等作用。陈皮具有保护心脏、祛痰平喘、消胀止呕等多种功效,可用于咳嗽痰多、脾虚气滞、脾胃湿滞等患者的治疗。
伍·/拓展天地/
陈皮之名,首见于唐代孟诜的《食疗本草》,在此之前,陈皮名曰“橘柚”,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属上品。橘皮何以称为陈皮?因其入药以陈年者(已缓和了辛辣之气)为好,故称之“陈皮”。《食疗本草》柑子(乳柑子)条下:“堪食之,其皮不任药用,亦酸,即得霜后,方即甜美,名之曰:甘。利肠胃热毒,下丹石,止暴渴。”因此该书以陈皮之名首此记载。
《中国药典》规定,陈皮来源于芸香科植物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栽培变种主要有茶枝柑Citrusreticulata‘Chachi(广陈皮)、大红袍Citrusreticulate‘Dahongpao、温州蜜柑Citrusreticulata‘Unsh、福橘Citrusreticulata‘Tangerina。
广陈皮被历代名医所推崇且被奉为广东道地药材,具有极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为“广东三宝”之首和“广东十大中药材”之一。年,成为首批选出的以立法形式加以保护的8种岭南道地药材之一。
广陈皮主要来源于芸香科植物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的栽培变种茶枝柑C.reticulate‘Chachi’、四会柑C.reticuratashhoiensisTanaka及大红袍C.reticurata‘Dahongpao’的干燥成熟果皮。因茶枝柑主要产于广东新会,新会旧称冈州,故又专称为“新会陈皮”、“冈州陈皮”,以别于其他地区所产;新会陈皮作为广陈皮中的上品,两者经常可以互相指代。
广陈皮和陈皮的区别表
陈皮的最佳采收时间为每年的霜降(九月廿三)后至第二年春季,其中十月至十二月份采摘的柑皮色分别偏青,偏黄,偏红色。广陈皮为三瓣皮,需要经过开皮、翻皮和干皮对其进行加工。开皮的方法为正三刀法和对称二刀法;翻皮时需要在天晴时,将开皮后的柑皮置于通风处晒干,使其水份自然流失,质地变软后再翻皮将橘白向外;干皮则有自然晒干法和烘干法两种。只有在自然条件下陈化了三年及三年以上的陈皮,才能达到药用的效果。
陈皮除药用外,其在食品、保健品等方面也有开发价值。如陈皮经提取的香精油、果胶等是食品添加剂,陈皮加工制作的果汁、果脯、九制陈皮、果冻等是美味的食品;以陈皮为主要原料研的陈皮茶、饮料等具有防暑、美容等保健作用。
陆·/食疗养生/
陈皮茯苓粥
材料:陈皮、茯苓各10克,梗米克。
做法:将陈皮、茯苓先加水煮,去渣取汁,与梗米同煮为粥。
功效:健脾燥湿,化痰祛脂。
该药膳具有理气燥湿、化痰止咳、健脾和胃的功效,常用于防治胸胁胀痛、疝气、乳胀、乳房结块、胃痛、食积等症。
柒·/药性歌赋/
陈皮辛苦归脾肺,
理气调中行降配。
燥湿化痰中阻证,
其治百病功前位。
编者:小蓟
责编:本草学堂
审核:马辩草
说明:本文为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
扫码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tubeimua.com/tbmzz/7778.html